数量与质量齐飞,上海群文创作频创佳绩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责任编辑:李婷 引领示范,创建群文创作基地和示范点 戏剧小品《亲!还在吗》讲述一位母亲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与女儿沟通,就在网上假扮淘宝网的买家责任编辑:李婷
引领示范,创建群文创作基地和示范点
戏剧小品《亲!还在吗》讲述一位母亲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与女儿沟通,就在网上假扮淘宝网的买家与女儿说话,一句“亲!还在吗”让母亲无比欢喜,但在一次与快递小哥收货中的机缘巧合,被女儿发现。以此为契机,母女双方袒露心声,领悟了亲情的真谛!
“那一刻,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多么的不容易。放眼历史长河,又有多少人牺牲了宝贵的生命,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。”2021年是建党百年,上海是党的诞生地、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,刘晓耕决定以这个情感连接作为创作点写一个小品。
编辑:郭超豪
据了解,参与2022年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角逐的十个上海作品和团队在入围之前,都经过孵化,得到过不同程度的专项资金扶持,甚至有节目是从文本阶段开始就得到指导。“每年,各区文化馆都会征集创作构思文本,汇集于市群艺馆进行初轮筛选,针对选出的优秀种子,会由市群艺馆请相关专家研讨评析、跟踪指导。可以说,作品的每一步成长、提升,专家的指导、服务都伴随左右。”市群艺馆创作部副主任栾岚说。
为了尊重历史,选定好创作方向后,国蓝、薛晓、鲁俊、濮建东等主创到四行仓库进行了实地考察,查阅了大量史料,被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深深感染。
苏州评话《捍卫者》:讴歌民族气节
》》》前两届群星奖作品
比如,在参加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前,上海将入围作品汇集起来一连举办了六场惠民展演。“今年因为疫情,主创们的排练都是在排除万难的情况下进行。通过赛前展演,有助于进一步打磨、提升作品,演员们也能积累更丰富的舞台经验。”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透露,2022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将于11月下旬举行,开启新征程,为下一届群星奖的选拔打下基础。“期待各区发挥区域文化优势,在各个门类涌现出更多优秀群文作品。”
“选拔只是第一步,每一级选拔结束之后,都会留一段时间进行打磨。”市群艺馆前创作部主任王晓宁介绍,在市级群文新人新作选拔结束后,要召开各门类的创作座谈会,请评委与具有潜力的作品创作者面对面,深入交流,为作品把脉,让群文创作者有的放矢地进一步打磨自己的作品,推动群文新作从新品到优品再到精品的转化。在此基础上,每三年开展本市群星奖参赛作品选拔活动,好中选优。
仔细听不难发现,在这个口琴重奏中,“茉莉花”旋律若有似无地贯穿和铺垫在整个作品中。“‘茉莉花是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中国音乐,既江南,也中国,更国际。作品也加入了爵士风,但灵魂核心还是‘茉莉花',这很符合海派文化的特质。”孙彬彬透露,今年采取线上评审的方式,为了比赛公平,演出画面必须一镜到底,中间不能剪辑。连续两届得群星奖,她深感荣幸。“在创作时,我们并没有考虑如何获奖,而是重点关注音乐和作品本身,如何让作品每一环都做好,最终在展现时能打动观众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相信好作品,一定会被看到。”
整个作品生动传递了中华民族“和”文化的思想精髓,表达创作者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,用音乐拥抱世界。听过的观众感叹:没想到各个国家的乐器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,声音居然这么好听,融合的这么恰到好处,的确有“和鸣”的感觉。
小品《我记得你,你就活着》将红色题材和穿越形式结合,通过同为20岁的两个年轻人穿越时空的碰撞,表达对先烈的追怀。其中有一幕让人感动不已:当“穿越”的小战士发现自己将要牺牲,毅然决然选择回到战场。今天的同龄人拉住他说:“我不想你死!”小战士回答:“你记得俺,俺就活着。”
“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,在一年多的创作和打磨中,因为得到了领导和同仁们的支持和帮助,专家们的细心指导,演职人员们的真情用心,作品才能不断变得更好。”80后编剧刘晓耕透露,该小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则新闻报道:2020年6月,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,共有5名解放军官兵伤亡,其中4人牺牲,最小者年仅19岁。报道中有他们的照片,一张张面孔年轻而鲜活。他们的墓碑旁,十余支燃烧的烟头排成一排,那是战友们对英雄最简单也最深切的怀念。这一新闻被网友们广泛转发,许多人发自内心感动,隔着屏幕留下热泪。
文章来源:《群文天地》 网址: http://www.qwtd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6/766.html